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创新构建“专业赋能、文化浸润、身心共育、志愿服务”的四维劳动教育体系,将其深度融入育人全过程。旨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出力流汗中锤炼意志品质,掌握实践技能,感悟创造价值,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专业赋能强实践,知行合一育栋梁。学校以“专业赋能劳动教育”为核心,推动劳动实践与学科特色深度融合。每年暑期,大二学生都会为学弟学妹们制作“一辈子用不坏的脸盆”,向新生传递质量意识;组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作乒乓球胶皮,用亲手做的乒乓球拍参与师生比赛;为解决宿舍椅凳拖动产生的尖锐噪声,学生将废旧胶料通过混炼、硫化、修边等工序,制作出橡胶静音脚套,分发给有需要的同学。通过此类专业场景下的劳动实践,有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不仅深化理论认知、提升实操能力,更培养了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思维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青年学子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巧手匠心传技艺,非遗润心田。依托江苏省首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习所”开展特色非遗手工传承劳动实践,组织学生精工细作传统手工艺品,在穿针引线中传承民俗技艺,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美学;创新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以团扇、缠花等艺术形式为载体,激活传统技艺的时代生命力,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组织师生制作传统节俗花束,在芬芳体验中感悟文化魅力,将劳动实践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这些劳动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和艺术素养,提升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更让非遗在青年学子中焕发新生机,深化了文化认同与传承使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师生同心护佳境,躬身园圃育新禾。学校创新推行实训室班级包干制(师生共担片区责任),通过设备维护、环境整理,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锤炼劳动技能。整洁有序的实训环境既保障教学,更将劳动淬炼的敬业品质转化为职业竞争力;在校园内划分各学院公益劳动区,每周三由辅导员老师带领,志愿者们积极参与,营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展现学校师生团结协作、服务校园的良好风貌;学校开辟的农耕实践园成为劳动教育的沃土,学生们在农业专家指导下翻土、播种、浇水、除草,将采摘的成熟瓜果在校园集市展示,亲身体验“粒粒皆辛苦”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树立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让热爱劳动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志愿行动守初心,服务社会展担当。学校将志愿服务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延伸,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走进自然景区倡议文明旅游,宣传环保理念,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在特殊群体关爱服务中,学生们走进特殊教育学校,用陪伴点亮特殊儿童的世界,在节日里为他们送去温暖与欢乐;在困境儿童帮扶活动中,各专业学生发挥专业特长,与留守儿童共同创作艺术作品,用色彩描绘童真梦想。学校定期组织社区便民服务、敬老爱老关怀、公益理念宣传等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在奉献他人的过程中感悟劳动价值,锤炼品德修为,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
新闻链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6e5b13e4b0fca324a39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