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弘扬抗日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信息工程学院开展“运河e脉石榴红,千籽同心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奔赴红色教育基地、居民社区和现代农业一线,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在实践中传递精神,让红色文化在青年学子心中落地生根。
运河溯薪火 血脉承千秋
巍巍运河畔,烽火忆峥嵘。在庄严肃穆的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内,队员们通过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幕幕战斗场景,系统学习了运河支队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史。回族抗日英雄张洪仪的事迹,深深震撼了每一位队员。凝望英雄遗物,聆听感人故事,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真切触摸到革命先辈依靠群众、血战到底、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运河支队精神”内核。“历史无言,文物有声。”这堂沉浸式的党史学习教育课,让队员们深刻体悟到红色政权、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三个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根基的信念。
烽魂融讲堂 童梦承新章
带着运河烽火淬炼的精神力量,实践团成员走进徐州市鼓楼花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向社区青少年开展了以“运河烽火中的民族脊梁”为主题的多民族抗日英雄故事宣讲活动。队员们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图片和热烈的互动问答,深情讲述了运河支队英勇抗敌的壮烈事迹,并着重展现了回族抗日英雄张洪仪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宣讲中,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形象跃然眼前,一段段感人的故事直抵心灵。“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积极的互动,我们深感肩上责任之重。”队员毛立征表示,“作为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责无旁贷,我们要当好桥梁,引导孩子们了解历史、珍惜当下、开创未来。”
e网进乡村 服务助振兴
为将红色精神滋养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干担当,实践团奔赴徐州市贾汪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立足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优势,团队创新开展“e脉助农”科技志愿服务。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与蔬果大棚,实地调研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产业园的应用现状与与发展需求,并针对新疆引进葡萄品种开展了土壤温湿度现场勘测。他们俯身田间,依托专业知识,耐心为农户提供网络维护、智能设备操作指导及大棚温湿度监测等技术服务,切实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队员袁涛涛深有感触地说:“主动‘自找苦吃’的实践不仅锤炼了专业技能,更让我们在泥土芬芳中切身领悟到科技兴农的深远意义,坚定了用信息技术服务地方发展的信念。”
一次运河行,一生运河情。此次以大运河徐州段为起点的暑期社会实践,将红色基因寻访、民族团结宣讲与科技兴农实践深度融合、一体推进。团队成员不仅在革命圣地汲取了精神滋养、锤炼了坚强党性,在面向青少年的宣讲中强化了担当之肩、提升了宣讲之能,更在服务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检验了专业所学、厚植了家国情怀。大家一致表示,必将把此行所感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在“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精神指引下,不断增强新时代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审:信息工程学院 王奕舒
二审:信息工程学院 孟丽萍
三审:党委宣传部 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