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效果,扩大“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影响,交流实践经验,10月20日,我校2021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省级重点团队验收答辩会在教师发展中心报告厅顺利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王博、团委书记安莹、宣传部副部长仲文婷、学工处副处长秦黎明、团委副书记庞世华出席了答辩会并担任评委。
此次答辩会共有9支省级重点团队参加。在展示环节,答辩代表通过PPT展示以及精彩演讲从活动筹备、活动开展情况、活动成果、活动影响力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各团队选题内容涉及党史学习、理论宣讲、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城市治理等,足迹遍及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在提问环节,各评委结合展示情况就实践内容、实践意义等进行提问并给出建议,各团队成员积极思考、认真作答,展现了我院青年学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精神风貌。经评审,“暖心伙伴”暑期社会实践团、“信息助农业,援梦新乡村”暑期社会实践团、“追寻燎原星火 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寻访暑期社会实践团获得答辩前三名。
答辩结束后,在评委点评环节王博书记向实践团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格局要高,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广大青年的伟大号召,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做好农民生产生活服务战斗队、党的政策理论宣传队、现代科技文明播种机;二是主题要明,无论是围绕建党百年还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又或是民族团结、心理帮扶,一定要一条红线穿到底,开展有针对性、典型性、可操作性、可持续的活动;三是特色要亮,要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结合时代主题、结合社会热点,使独占资源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是成果要实,要以结果为导向,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用是否为人民提供切实的服务和是否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来衡量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
2021年,学校深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将党史学习教育充分融入到社会实践中,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坚持“全面发动、重点组队、点面结合、层层深入”的原则,采取项目化管理机制组建团队和个人分散活动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制定“青年大学习”“党史学习与宣讲”“助力精准扶贫”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多个专项行动计划,组织33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安徽、山东、河北、贵州等十余个省市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
此外,学校还发起了“十个一”的个人社会实践倡议,即“一次政务实践、一次企业实践、一次公益服务、一次社区服务、一次文化宣传、一次党史书籍阅读、一次红色景点打卡、一次党员寻访、一次社会调研、一次家务劳动”。学生利用个人返乡的机会,依托家乡红色资源,瞻仰革命圣地、红色旧址,寻访“七一勋章”“光荣在党50年”获得者,参观“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参与“青年大学习·一起学党史”在线学习活动,实现社会实践全覆盖。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广大同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学习有我、实践有我、创新有我、奉献有我”,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激发信仰、获得启迪、汲取力量。
撰稿:团委 庞世华 盖薇
摄影:团委
初审:团委 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