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

作者:信电学院日期:2019-04-04点击:2547

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正值清明节到来之际,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 ”主题系列活动。信电学院全体辅导员老师和在校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缅怀先人、怀古思今,是对中华民族弘扬孝道、感念亲恩的传统美德的继承发扬;远足踏青、催护新生,是对人们亲近自然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乐观表达。所以古人有清明讲究禁火、扫墓,并开展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活动的的习俗。信电学院结合清明节传统习俗,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系列活动,让同学们在体验中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魅力。

祭英烈: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4月3日下午,信电学院学生党支部全体党员以及部分入党积极分子来到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祭扫活动活动由团总支书记翁远老师主持。在纪念碑前,全体师生肃立默哀,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鞠躬致敬。信电学院党总支书记丁振华老师致悼词,并激励大家继承先烈光荣传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以英雄为标杆,牢记历史使命,扛起时代担当。随后,全体党员在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全体师生瞻仰纪念塔,以此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之情。最后,全体成员认真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回顾淮海战役相关历史,沿着英雄的革命事迹,追寻英雄的心路历程。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大家学习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感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每位学生心灵都受到震撼和洗礼。

寻春意:踏青感受自然,纸鸢承载梦想

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时节,春和景明,草长莺飞,正是出户郊游、感受春意的好时节。在信电学院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100多名学生来到春日校园、丁万河畔、植物园和龟山探梅园开展“清明好时节,踏青寻春意”踏青活动,漫步赏花,感受浓浓春意。他们徜徉在柳丝垂青的丁湾河畔,徒步在清香四溢的梅花花海,流连在古风浓郁的绿森亭下,穿梭在百花吐蕊的植物园中,满眼尽是春色,美不胜收。同学们纷纷用手机记录春天的美丽,尽情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放风筝是清明节传统习俗之一。古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4月1日下午,信电学院在龟山探梅园开展“绘出多彩纸鸢,放飞青春梦想”活动,共有100多名学生积极参与。同学们围坐在草坪上,在空白的风筝上用画笔描绘心意,让心灵与色彩碰撞出不一样的创意。他们构思巧妙、创意新颖,尽情涂鸦,绘出了承载青春梦想的多彩风筝,并写下愿望和祝福,放飞于蔚蓝的天空见证美好希望。

增情谊:体育强健体魄,传递青春能量

拔河,古时叫“牵钩”、“拔桓”。唐朝时唐玄宗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4月2日下午,信电学院在校内开展“青春飞扬,凝心聚力”拔河比赛活动。比赛现场,队员们紧握长绳,蓄力待发;哨声起,双方同时发力,协力配合;相持间,拉拉队摇旗呐喊,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增进了同学友谊,传递了青春正能量。

话习俗:分享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

4月2日,2018级20个团支部在晚自习教室开展“我眼中的清明”话风俗活动,分享丰富的清明习俗,学习深厚的清明文化,充分认知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扫墓、踏青、编柳环、玩牵钩、蹴鞠、插柳,同学们说起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可是如数家珍。大家或讲诉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或畅谈追思亲故、踏青寻春的传统,或细数家乡清明节传统美食,或吟诵关于清明的古诗词。电气自动化181班武旭阳同学说:“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体现其舍身为国的家国情怀,独不受赏而不邀功,体现其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计算机应用185班魏丽晓同学分享自己对清明节的理解和表达:“在我原来的认知中,清明是一个哀思肃穆的节日,而当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清明节文化、探讨清明节的意义和内涵时,又发现这是一个充满了勃勃生机的节日。”

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此次活动是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院将进一步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赋予传统节日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文化的参与感和认同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青年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