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正喜
量筒打碎的清脆声响没能扰乱她的节奏,3天赛程的体力消耗未能磨灭她的专注,这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姑娘,用稳如磐石的双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的化学实验室里,完成了人生最精彩的一次实验。
9月23日晚,郑州中原国际会展中心内,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闭幕式上,当“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获得者吕宁宁的名字响起时,这位来自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姑娘脸上露出了平静的微笑。
几天前,同样是这个场馆,3420名技能高手齐聚一堂,准备在106个项目中展开激烈角逐。化学实验室技术赛场内,31名选手开始了长达3天的马拉松式挑战。
比赛现场,失误中见真章
赛场上,选手们专注凝神,在一滴一摇间体现专业水准,在一测一算间彰显技能功底;裁判们慧眼如炬,秉公持正,赛场氛围紧张而热烈。
9月20日上午,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实验正在进行。吕宁宁小心翼翼地进行样品摇匀、试剂添加和分光光度计操作。突然,“啪嗒”一声,一支量筒从她手中滑落,碎片四溅。
“瞬间慌了神。”吕宁宁后来回忆道。但这个意外并没有打乱她的节奏。得益于充分的赛前准备,她迅速取出备用仪器,冷静调整后继续实验,最终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所有步骤。
“稳比快更重要。”这是吕宁宁从这次小意外中得出的结论。她深知,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打乱节奏,甚至引发安全隐患。
在后续的葡萄酒发酵抑制剂含量测定中,她再次面临挑战:超声脱气时因水位过高,试剂剧烈晃动被打翻;未知葡萄酒样品的出峰时间与参考资料存在差异。面对接连不断的问题,她没有慌乱,而是通过延长扫描时间,最终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
技能实力,细节处定成败
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被誉为技能大赛中的“精细艺术”,要求选手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过硬的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该项目要求选手运用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技术,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工业草酸氢钾含量测定环节,吕宁宁展现出过硬的专业素养。发现滴定管活塞漏液后,她迅速更换备用滴定管,重新润洗、装液、排气泡,短时间内化解了危机。
“任何一个细节疏忽都可能影响整个实验结果。”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把控,让她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红外测定有机组分含量中,她再次遭遇液体池漏液和信号过载的“平头峰”问题。面对突发状况,她没有盲目继续,而是果断调整方案,通过重新稀释样品,最终获得了峰形对称、数据完整的谱图。
精神风貌,压力下显本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面对这样高规格的比赛,吕宁宁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心理素质。
在工业胆矾组分含量测定实验中,分析天平无法稳定调零,她没有慌乱,而是冷静排查问题根源,最终通过调节天平响应速度参数解决了问题。
“实验操作中的‘精准’与‘高效’需要平衡,过度谨慎反而会打乱节奏。”吕宁宁在赛后总结道。尽管整体实验耗时比预期长了20分钟,但她始终保持稳定发挥,未出现明显错误。
大赛不仅是技能的比拼,更是意志力的较量。吕宁宁业余最直接的减压方式,就是到操场跑个5000米,这也让她始终保持充沛的体力。
吕宁宁的指导老师王德龙,曾代表江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中获得银牌。两年的辅导过程中,王德龙既是技术辅导员,也是心理疏导员,帮助吕宁宁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通过有计划、有规律、有节奏的训练和调整,吕宁宁在这次大赛中展现出最佳竞技状态。
金牌背后,平凡中见非凡
吕宁宁的金牌并非偶然。这枚金牌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刻苦训练和对化学分析技术的执着追求。
为了备赛,吕宁宁整个暑假都在实验室里度过,她每天都要严格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钻研比赛技术文件,选取材料、实验用具、称量、实验、对照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整理实验室等等,一遍一遍地训练操作过程,细致再细致、规范再规范,将每一步操作都做到精细极致。
今年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除了5个实验项目的角逐,还增加了制定分析与合成物质实验方案的程度,比以往难度更大。在备赛过程中,她系统掌握了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和电化学分析法等多项技术。
大赛综合考察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等专业核心技能。比赛过程中,更是毫厘之间见真章,分寸之中显匠心。
没有一滴汗水会白流,没有一项技能会被辜负。顶住巨大压力,通过稳定的发挥,吕宁宁继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冠军姜雪程之后,让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蝉联了这一项目的金牌。
虽然大赛闭幕了,但吕宁宁的技能攀登之路还在继续。在休整结束后,她将进入国家集训队,向着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迈进。
新闻链接:https://szb.cnxz.com.cn/xzrb/pad/con/202509/30/content_40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