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脚步丈量抗战印记 行动激活红色基因

作者:信息工程学院 日期:2025-08-11点击:10

       近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学生党员为骨干组建的“红色青年”实践团深入徐州红色地标,通过实地探访、记录口述历史和数字化传播等方式,以脚步丈量英雄之城,用青春激活红色基因,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可感可知的青年实践。

      夏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在“八号门事件旧址”石碑前,实践团党员整齐列队,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回荡在旧址庭院,与百年前工人们的呐喊遥相呼应。

       离开“八号门事件”旧址,实践团转赴位于云龙山麓的徐州抗日英雄碑廊。刻满英烈姓名和事迹的石碑静静矗立,团队成员们放缓脚步,逐碑诵读;拿出笔记本,俯身仔细抄录着碑文上的信息:“范子侠,平汉抗日游击纵队司令员,率队参加白晋战役,全歼敌人警备大队……”“陈诚一,运河支队第二大队政委处副主任,面对架在脖子上的敌酋刺刀,英勇不屈、血洒巨梁桥……”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成为对那段“视死如归、血战到底”历史最直接的回应。

实践团指导教师曾晓为团队成员讲述徐州抗战历史

       为深入挖掘徐州抗日英烈事迹,实践团再赴徐州抗日英烈纪念馆。在铜山区柳新镇的一个普通小院里,年逾七旬的农民王家金老先生耗尽大半生积蓄建造了这座两层楼的纪念馆。纪念馆收藏了许多抗战实物,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把日本武士军刀,那是王家金的父亲王振山在抗战时期收缴的。王家金先生深情讲述每一件物品背后的故事,学生们专注地听着。小院里,时光仿佛倒流,历史通过亲历者后代的讲述,变得有温度、有面孔。

王家金先生为团队成员讲解馆藏物品

       实践团下设资料整理、宣讲、技术制作等多个小分队。经过前期实践调研和资料整理,近日,宣传小分队深入徐州市鼓楼区花园社区暑托班,为孩子们讲述徐州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英雄故事。故事会后,实践团拿出了准备好的红纸和剪刀,在团队成员们的指导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动手制作红色主题剪纸。稚嫩的小手握着剪刀,小心翼翼地在红纸上沿着画好的图案剪刻。不一会儿,五角星、和平鸽等图案逐渐成形,这些小小的红色图案,成为爱国情怀最直观的载体。

团队成员与鼓楼花园社区暑托班师生合影

       与此同时,团队里的“技术担当”们也没闲着。他们利用在碑廊收集整理的图文资料,结合专业所学,在实践后期开发完成了一款名为“彭城英魂录”的微信小程序。点开小程序,简洁的界面上,可以按姓名查询到碑林记载的60余位徐州抗战英烈的基本信息和简要事迹,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了英烈事迹的便捷查询与广泛传播,让尘封的历史借助现代科技焕发新生。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孟丽萍介绍:“‘红色青年’实践团连续5年聚焦徐州地区红色资源,通过‘寻、听、创、传’四步实践,累计制作微党课16期,开展社区服务、宣讲6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