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绿色发展,材料学子践行使命。近日,材料工程学院三叶绿色新材料协会组建“塑战塑决”实践团,以“塑料循环·降碳有我”为主题,深入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城乡开展塑料循环利用专题调研。
专业赋能,共探发展新局
实践团队依托《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原理》等专业课程知识,聚焦外卖包装、餐饮餐具、零售塑料袋三大领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分析塑料污染痛点,在3个省8地区12个区县构建起一张“废塑料认知-回收-再生”的实践网。实践团以高分子材料生命周期分析为框架,结合专业,对调研对象进行材料特性解析与循环利用评估。在山东泰安、苏州常熟调研外卖保温包和PS发泡餐具,针对其质轻体积大,回收运输成本高的情况,提出“预处理-压缩-熔融-成粒”四步法回收建议,得到商家一致好评。
问题导向,激活知行合一
实践团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系统调研发现:一方面,乡村摊贩多使用廉价非降解PE 塑料袋,部分甚至掺杂工业废料;另一方面,一些乡村回收体系不健全,废塑料多随生活垃圾填埋或焚烧,不仅回收率低,还易产生有毒物质。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成员发挥专业优势,设计以 “塑料袋减量行动” 为主题的徒步、骑行等宣传方案,让环保理念、健康观念与青春新风尚产生积极碰撞。
实践探索,助力青春成长
材料学子以脚步丈量沃土,将专业知识与青春热忱融入产业发展,双向赋能助力青春成长。参与实践的高分子班吴梓阳同学表示:“通过实践,帮助我更好地了解市场,也更懂得学习的重难点,我立志成为‘耐砺炼、善配合、胜弹韧、勇承载’的材料人,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本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专业赋能城乡建设、产业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实践团成员以专业技能服务社会,在实践中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责任意识,实现“小我与大我的双向赋能”。材料学子将不断奔赴祖国各地,在服务基层、服务乡村中汲取经验、砥砺青春,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答卷!
一审:材料工程学院 徐冬梅
二审:材料工程学院 杨旭
三审:党委宣传部 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