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与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第一期“石榴花开职教路•思政共研育新人”中西部手拉手集体备课活动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日期:2025-05-09点击:14

5月7日下午,我校与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办的首期“石榴花开职教路•思政共研育新人”中西部手拉手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在B18-1121会议室举行。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搭建跨区域思政教育交流平台,探索新时代职业院校思政课改革路径。中国矿业大学阎国华教授、边和平教授,江苏师范大学王冠群教授,全国第三届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获得者匡艳丽、李丹副教授担任专家评委。两校思政课教师参与研讨,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博主持。

活动中,我校张颖老师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通过生产资料所有制对比分析,生动阐释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吕梦老师在“坚定文化自信”专题中,从甲骨文“德”字演变切入,巧妙串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新疆应用职院梁贵芳老师以“春天的故事”为切入点,结合改革开放实践,深刻解读邓小平理论的时代价值,闻静老师立足新疆产业发展实际,深入解读“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战略意义。四位教师以“无 PPT 授课”的形式,展现了深厚的理论功底与教学艺术。她们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三门核心课程,通过“问题链”式教学设计和地域特色案例,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实践,实现了政治话语与职教话语的有机融合。

评审专家组采用“1+1”双维点评机制:理论维度对标《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意见》,重点评估政治话语转化能力;实践维度参照全国教学展示标准,研判课堂吸引力与实效性。专家组高度肯定教师们扎实的教态教风与创新意识,同时指出十分钟授课存在选题宏大、学理转化不足等共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建议构建“问题链”式教学逻辑,结合职业教育学情和地域文化特色设计教学切口,通过 “小切口深挖掘”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感染力。这种“诊断式”点评为教师们提供了可操作的改进方向,助力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

王博在总结中强调,此次活动打破地域壁垒,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思政教育共同体。两校教师通过课程共建、案例共享、教法共研,探索出“职教特色+地域文化”的思政育人新模式,既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又融入了新疆多民族文化和江苏地域文化元素,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提供了新范式。

活动结束后两校形成了《教学能力诊断报告》并新增至“徐新思政教学资源库”,下一步两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深化“手拉手”合作机制,进一步探索《跨区域中西部思政课1+1备课常态化机制》,为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智慧力量。


新闻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贺丹

新闻初审: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博

新闻拍摄:马克思主义学院 贺丹

编辑:贺丹

审核: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