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10点,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我校全体辅导员热切关注党的二十大,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认真收听、收看了开幕盛况,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通过学习报告全文,全体辅导员老师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材料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周树会:报告中关于青年工作的内容让人特别振奋,作为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及党务工作20年的“一线战士”,我们一定要争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增强学生的担当本领、在专业实践及劳动教育工作中磨砺学生的吃苦意志、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韩永印:报告中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开展青年工作指明了路径方法,提供了根本遵循,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的深情与厚望。青年一代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作为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我更要主动走进青年、倾听青年声音,关注青年所思、所忧、所盼,发挥好纽带桥梁作用,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神圣使命,把对党的忠诚和对青年的热爱渗透在思政教育里,始终做党联系青年的坚实桥梁和纽带,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培根铸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江苏省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 李德亮: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岗位,追求卓越,牢记初心使命,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动力,用同学们最熟悉的方式,强化思想引领、激发爱党热情、凝聚报国志气,以扎实的行动和奋进的姿态书写新时代大国青年的家国情怀。
汽车工程学院辅导员、校团委兼职副书记 魏宇川:报告中就经济现代化和科教兴国战略作出的重要部署特别让我感到振奋。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95后辅导员,更应该以此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更大贡献。
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 李夏冉:报告中“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的内容让自己深受鼓舞。新时代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在用爱坚守、用心陪伴他们成长的这段时间里,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树立学生党建品牌,着力引领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四个自信”,努力引导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工商管理学院辅导员 孙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让自己深有感触。高校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传播的前沿阵地,作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牢牢占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自己要不断创新和改进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强化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坚定做中国故事讲述者、中国声音传播者。
化学工程学院辅导员 刘奥迪:报告中“将教育与科技、人才共同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性、战略性支撑”的内容让自己倍感振奋、倍受鼓舞。报告中对教育事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扎根育人一线的高校辅导员,深知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光荣,我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大学生“拔节孕穗期”固好本、强好基,努力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 范震波:报告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内容让自己深受鼓舞。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教育以培养“知华、友华、亲华”国际友人为目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涵,体会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积极援助其他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努力和奋斗。留学生思政工作将秉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理念,继续全面、立体、创造地开展思政教育新格局,以“中国国情教育系列课程”、“中国人文社会实践课程”为载体,促进中外青年对话与交流,推进文明交流与互鉴,增强留学生思政教育的获得感,满足国际学子成长发展需求,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地培育一批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士,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少数民族辅导员 谭艳: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鼓舞人心,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各族人民共同携手,书写了新时代答卷。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我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握紧民族团结工作的“接力棒”,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信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引导各族青年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撰稿:学工处、二级学院
审核:学工处 阮浩
编辑:学工处 丁中燕